English

放一川活水 育万千真材

1999-05-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特约记者 蒲昌文 我有话说

伴随着改革开放兴起的绵阳市职业教育事业,近20年来一直保持着稳步发展的态势,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材。去年该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高中总数的71%和70%,均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提前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到本世纪末,在一些较发达地区,这一指标达到70%的目标。

谈起绵阳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市教委苏副主任介绍说,绵阳职业教育始于80年代初普教结构调整,1992年达到高峰期。当时的市委主要领导在看清了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出台了相关文件,提出“大力发展,大家来办”的口号,采取激励政策,如对职高毕业生招工优先、选拔乡镇干部优先,给予中专生待遇;与此同时,允许学校收费,以补足教学成本;还要求各县区都要着重发展职校,规定不许新建普中。这一系列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包括9所中专(其中6所为省部级重点)、15所公办和22所社会力量办学的职业高中(其中5所为省部级重点),农、工、医、商贸、建筑建材、水电、机械等门类齐全的职业教育体系。十几年来各校在校学生由六七百人增加到两三千人,形成了规模经营。

学校的生存,关键在教学质量。绵阳各职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市场紧密结合,不仅设长线专业,也随时设置热门专业。他们尤为重视课程改革,如政治课大量加入关于经济改革形势、就业形势和职业道德及商用法律法规等内容,以指导学生就业和就业后遵守法律规章。再如语文课将重点放在阅读(朗诵)、口语表达、应用文训练上,把知识贯穿于应用中,使学生都能说普通话,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自我推荐。计算机作为公共课,所有专业都必须上,现在每校都配备微机百台以上,并及时更新换代。由于职业教育发展变化快,教材往往落后于教学需要,他们就及时修改补充,使学生掌握最新知识动态和技能。

绵阳职教特别注重实习和操作,每年都举办校、县、市三级大比武,在学生中掀起学技术、学操作高潮。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掌握一技之长和一二项生存本领,他们出台了有关政策,对毕业生毕业证和劳动技能等级证书双证一齐发,无等级证书不发毕业证书,用人单位可据此安排学生的工作。他们还加强职介工作,每校都设置就业安置组,与国内外企业签订协议,每名毕业生有三次介绍机会,使毕业安置率达97%以上。如今,绵阳职教的学生已遍布广东、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从业以电子、旅游餐饮为主,不少学生当上了厂长、经理。

通过多年的成功实践,职教改变了学生和家长把高考作为唯一目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在目前由于国情所限大部分孩子还不能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情况下,他们的出路何在?绵阳的经验告诉我们,就是通过接受职业教育,使他们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有用之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